主页
分类
主页 > 周公解梦 > 生活 >

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(2)

Tags标签:失眠 治疗方法 中医

  2.阴虚火旺型 心烦,失眠,入睡困难,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,盗汗,口渴、咽干,或口舌糜烂,舌质红,或仅舌尖红,少苔,脉象细数。

  3.心肾不交型 心烦不寐,头晕耳鸣,烦热盗汗,咽干,精神萎靡,健忘,腰膝酸软,女子月经不调。舌尖红,苔少,脉细数。

  4.心虚胆怯型 虚烦不得眠,入睡后又易惊醒,终日惕惕,心神不安,胆怯恐惧,遇事易惊;并有心悸、气短、自汗等症状。舌质正常或淡,脉弦细。

  5.肝胆两虚型 肝病日久,身体亏虚,虚烦而难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惊醒,终日惕惕,胆怯恐惧,遇事易惊,舌淡,脉细弦等。

  很多人误解失眠是指很难入睡,其实,以下3种情况都属于失眠:

  一、起始失眠:入睡困难,直到半夜才能入睡。

  二、间断失眠:睡不安宁,容易惊醒,常有恶梦。

  三、终点失眠:入睡不困难,不过,常常半夜醒后无法再度入睡。

  中医怎样治疗失眠?

  中医博士王葆方说,中医认为,除生理因素外,失眠也与情绪变化有关,换言之,它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减轻或加重。因此失眠者往往有心烦、多梦、畏光、怕声、在白天容易头晕、乏力、精神不振、记忆力衰退等症状。

  疗法一:方药

  中医把失眠分为7型,不同的类型,用不同的方药治疗。

  疗法二:针灸

  治疗失眠,所针的穴位包括:内关、神门、安眠、足三里、后溪。

  疗法三:耳针

  医师将按照失眠者的症状,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的心、肾、神门、皮质下或脑的穴位。

  王医师说,失眠情况不严重者,可以在家自行用绿豆或凤仙花籽,以胶布贴在耳后的安眠穴,有助于安眠。

  疗法四:食疗

  ◆ 参味汤材料:太子参20克、五味子30克。

  做法:煎后加糖浆,每次服15毫升,一日两次。

  功效:治失眠、心慌乏力

  ◆ 生百合汤材料:生百合100克

  做法:生百合加水500毫升,文火煎煮后加适量白糖,分两三次服用。

  功效:适用于病后余热未清,心阴不足的虚烦失眠。

  中医治疗失眠优势何在

  中医认为,失眠病位主要在心,并涉及肝、脾(胃)、肾三脏。机体诸脏腑功能的运行正常且协调,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正常,则人的睡眠正常,反之,就会出现睡眠障碍——失眠。

  经验与传统

  中医药治疗失眠病症注重辨证论治,临床辨证从虚实证型来分,常见的实证证型有心火亢盛、肝郁化火、痰热内扰、胃气不和等;常见的虚证证型有阴虚火旺、心脾两虚、心胆气虚等。我国历代医家应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他们根据各自的学识和临床经验,分别主张从营卫论治,从心论治,从脾胃论治,从肝论治,从瘀论治,从痰论治,从火论治,综合论治等法则,在学术上各有建树。

  继承和发扬

  笔者出生于中医世家,自幼禀承先父施闻鸡老中医庭训。先父治疗失眠病症主张“调其所逆,除其所害”。意思是,治疗失眠首先要找出引起失眠的原因,如果失眠是由脏腑功能紊乱引起的,就应先把其紊乱的脏腑功能调整好,则失眠现象自然会消失;如果失眠是由外邪侵入机体诱发的,则应先分清外邪的性质并将其清除,这样睡眠才会趋于安稳。先父遣方用药皆单刀直入,直击病所,屡起顽疴,活人无算。笔者在继承先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多年的失眠专科临床实践,和当今失眠患者的临床症候特点,在辨证的基础上,将失眠病症分为八个临床症型,然后针对不同的失眠证型,运用中医药治疗,往往获得较好疗效。

相关文章Related

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网站声明 侵权处理 投诉举报

网站备案信息: 粤ICP备2023058885号-1 520智料网-你有疑问,我就会有解答! ©2023 www.520zhiliao.com Inc.